关于印发《2023年度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的通知 ( 2025年11月19日 )
沪国动科信〔2023〕2号
各区国动办,市国动办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2023年度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已经办网信领导小组暨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国动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暨市国动办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科教信息处代章)
2023年6月30日
2023年度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点
2023年,“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聚焦备战打仗,融入城市建设,确立“狠抓落实年”,对标超大城市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稳步提升上海国防动员政务服务水平,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如下。
一、主要目标
结合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好办2.0版。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体系,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全流程智能化、集成化办理,推行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主动服务,夯实“好差评”和帮办服务,提高上海国防动员“一网通办”网办比例,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好办”金牌服务,推动办事智慧便捷
1.创新“免申即享”服务。再造业务流程,新增“建设骨干民防工程资金补贴”为“免申即享”事项。
2.推进“两个免于提交”。继续巩固“两个免于提交”改革成效,不断拓宽证照免交的范围。完成纳入市政府第一批试点范围的7张电子证照送达工作。
3.提升网办效能。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按照统一部署,落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相关工作,优化接入模式,确保年度实际办件网办比率不低于85%。
4.对标“好办”2.0版。打造“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前备案”事项智慧好办,实现智能预填比例不低于70%,“零材料提交”,提升政务服务用户体验度。
5.提升“一件事”改革成效。开展“民防工程使用备案与普通地下室使用备案合并办理”一件事成效评估,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民防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手续办理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一件事系统,实时更新相关业务数据,探索从“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中同步需求信息。
6.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牵头会同长三角人防主管部门,升级“长三角人防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安装企业等人防领域从业企业数据共享,推动质量监管、企业信用评价等信息互联互通。
7.完善工程档案接收管理。按照改革要求,结合业务实际,开展档案接收数字化再造,优化相关系统。
(二)聚焦“实用”场景需求,拓展行业特色的公共服务
8.规范区级公共服务事项。深化公共服务事项管理,开展区级国动公共服务事项“一事一码”管理工作。
9.新增公共服务事项接入。新增“民防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咨询”依申请类公共服务事项,涵盖咨询回复审核流程。新增“民防工程使用管理技术咨询”等依申请类公共服务事项,涵盖咨询回复审核流程。增加“民防工程审图、安质监工作咨询”依申请类公共服务事项的咨询回复审核流程。
10.深化“民防地图”服务。探索“民防地图”“打卡”“收藏”等辅助功能,并根据职能调整适时调整展示内容。加强“民防地图”数据更新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11.创新“两页”(市民主页、企业专属网页)建设。在本市企业专属网建立市国动办专页,拓展“民防工程建设费的收取和减免审核”事项到期提醒、政策解读等主动服务功能,探索国动行业“一企一档”建设。
(三)线上线下全面融合,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12.动态调整办事指南。根据权责清单,确定“一网通办”事项,开展线上线下同源性自查,结合业务实际开展“民防工程拆除审批”等办事指南修订,确保线上线下标准一致、内容完整、准确全面,服务统一。
13.对接统一预约平台。对接统一预约平台,确保线下窗口及时办理,原则上等候时间不超10分钟。
14.发挥“好差评”正面激励作用。优化现有系统,在原有“当场评”基础上,探索对未评价办件发送短信提示、追加评价等功能;注重差评整改工作,及时回访、按时整改,确保差评投诉“快反馈、真整改”。
15.持续深化帮办服务。持续推进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一线人员等全方位的帮办工作,覆盖从政策决策、疑难杂症、现场帮办全层级的帮办范围。线下设置惠企专区,落实领导干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多形式帮办;建立线上人工帮办机制,衔接知识库。坚持问题导向,固化经验做法,建立问题发现机制。
(四)强化数据技术赋能,夯实基础支撑保障能力
16.规范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管理。明确电子证照管理规则,规范电子印章应用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推进全流程“无纸化”管理。
17.完成存量电子文件归档。完成“一网通办”事项2019至2020年存量电子文件归档。
18.规范数据各环节管理。形成办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推进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风险评估、日常监控、异议处理等管理制度,健全数据共享和保密审查等安全检查机制。
19.加强数据归集与应用。以“应归尽归”为主要核心,提高数据归集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围绕信用监管、“互联网+”等需求,开展数据分类治理。对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每月办件量、网办率、全程网办率等情况进行监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办理效率。指导区级部门开展数据分析,探索“一网通办”数字体征,推动数据共享应用。
(五)聚焦队伍、宣传等各方保障,着力推动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效能
20.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督考核。按照协同机制,不断完善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中心的工作运作模式,加强监管中心“一网通办”核心团队建设。坚持月度例会、专题会议、工作联系单等做法,健全市区两级沟通联络机制,搭建“一网通办”业务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市区级部门规范政务服务。持续发挥“好差评”对“一网通办”改革的推动作用,将“一网通办”工作纳入办年度重点工作,定期跟踪推进、及时检查评估,并将结果作为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和区级国动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1.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力量配备,加强业务、服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学习调研,开展专项立功竞赛活动,营造浓厚比学赶超氛围。
22.落实监督考核。持续发挥“好差评”对“一网通办”改革的推动作用,将“一网通办”工作纳入办年度重点工作,定期跟踪推进、及时检查评估,并将结果作为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和区级国动办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一网通办”宣传推介,落实“中国上海”在线访谈等活动。加强对“一网通办”重点改革任务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升企业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