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人民城市 感悟思想伟力——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与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十四号线党总支开展党支部联建活动
(2023-07-16)为深刻领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奋力投身国防动员事业现代化建设,近日,上海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党委联合上海地铁第四运营有限公司十四号线党总支赴杨浦滨江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暨行走人民城市,感悟思想伟力”学习实践活动。
走进党群阵地,领略党建文化
活动首站,来到的是“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外形别致的驿站,由木结构搭建成“人”字形,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供行人休憩驻足,更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阵地。“这里是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一处滨水驿站,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时,曾走进这里……”在杨浦区大桥街道宣文办徐捷老师的讲解下,党员们在不足20平米的小屋内沉浸式的参观学习,通过借阅图书、观看全息影像沙盘、参加“诗汇滨江”诗词答题游戏,寓教于乐充分感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探寻红色基因,传承奋斗精神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党员们来到了第二站——杨树浦水厂。该厂始建于1881年,红灰相间的砖墙、古典的拱门、拱顶的建筑带领着党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作为供水行业第一个地下党支部的诞生地,杨树浦水厂百余年来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始终践行“供水不断”的承诺,守护着上海的供水安全。看着一件件文献资料、历史照片,大家了解了水厂艰苦斗争、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奋斗历程,表示将学习和传承“护厂精神”,立足国防、奉献救援,奋力投身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助力人民防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守望城市记忆,见证百年沧桑
一路行至东方渔人码头。两幢地标性建筑,外观造型酷似一条凌空跃起的“跃鱼”和一条遨游大海的“卧鱼”。“跃鱼”和“卧鱼”相映成趣,为浦江两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水管状的路灯、装了仪表盘的长条凳、工业装置模样的垃圾桶等等充满历史感的元素……”党员们沿着约3公里的滨江沿岸行走,切身感受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到“红色秀带”的华丽转型、体会城市发展所沉淀下的“百年工业”的匠心文化、“百年市政”的历史文化和“百年大党”的红色文化,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追随领袖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是此行的最后一站。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该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分别通过照片墙、“人民秀带直播间”“书香空间”“漫游杨浦滨江”等形式展现了上海旧改工作的推进情况,讲述着杨浦市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的昨日今朝。通过地上地下、实物视频参观学习,党员们充分了解了杨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触摸杨浦记忆,感知城区温度,汲取奋进力量。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上海地铁开通运营三十周年的而立之年。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兼顾人民防空需要,是城市的大动脉,是人民防空“地下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战时人员疏散的主要场所、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双方党员将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秉持“城市管理应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充分挖掘各自在国防动员、防护救援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交流分享在党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凝心聚力在志愿服务领域擦出更多的火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国防动员和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