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加强协调配合、工作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市应急局、市国动办联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
为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四联”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工作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近期市应急局、市国动办组织联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坚泓主持会议。会上,市国动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汪耀明介绍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今后打算。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晓东介绍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接和管理衔接,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更好承接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的设想。
市国动办党组书记、主任钟杰立足主题教育“联推发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以及上海超大型城市“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就联手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谈了体会: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城市建设理念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具体实践。上海市濒江临海,人口密集,主要灾害类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放大性等特点,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存在多种需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融入到韧性城市建设、平安社区建设、文明城区建设体系,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保障。联手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城市安全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应急管理、国防动员部门在改革发展各阶段主动配合、积极作为的担当精神。两家单位多次联合提交工作专报,联手在松江等四个区进行了试点推进,并共同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结合城市灾害防护需求特点和设施基础现状,提出了融入式建设方式,改进了推进机制。同时,还对标国家新出台的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吸收相关新的防护技术成果,共同组织修订了《上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联手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贯彻了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下一步联手推进应急、应战各项工作积累了经验,也打下了协作基础。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平战结合、应急应战一体化最有实效的平台之一,后续两家单位要根据市委文件明确的职责分工,尽快做好工作移交,加强协调配合,开展长期合作,共同推进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
马坚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长足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应急避难场所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迎战台风“烟花”“灿都”“梅花”期间,本市应急避难场所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意义重大。马坚泓强调,要深入贯彻国家总体安全发展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充分体现上海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以高水平安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马坚泓表示,主题教育“四联”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要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四联”为契机,学习国动办长期以来在履行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职责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工作成果,加强整体思考和超前谋划,密切应急局、国动办的协调配合、工作衔接,进一步形成联合推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