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
防救时讯(2021年第8期) ( 2021年11月05日 )
10月警情通报
二○二一年十月份市区民防共处置各类灾情事故30起(去年同期25起,同比增加20.00%),化学事故30起(去年同期22起,同比增加36.36%)。出动救灾人员134人(次)(去年同期107人次,同比增加25.23%),出动救灾车辆33车(次)(去年同期29车次,同比增加13.79%)。警情来源分为:应急联动中心19起,燃气公司3起,社区居民4起,各区委办局求助4起,分别占总受理情况的63.33%、10.00%、13.33%、13.33%。以上事故共涉及11个区,其中区防办救援队伍共参与事故处置10起:静安区1起,长宁区1起,虹口区3起,宝山区5起。
(防救中心 勤务科)
强盾固防 “志”在救援
上海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行动示范演练暨“一区一品牌”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汇报展示
为持续推进本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救援能力建设,贯彻落实上海市民防办“训练演练年”有关要求,10月22日下午,由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牵头,会同黄浦、静安、长宁、杨浦区民防办、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上海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行动示范演练暨“一区一品牌”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汇报展示。上海市民防办副主任汪耀明出席、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四级调研员管晓玲、市纪委监委驻市应急局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同志、市民防办指挥通信处和市民防防护救援中心负责人、各区民防办分管领导以及新型人防专业队伍、“一区一品牌”志愿者队伍相关负责同志约60余人观摩演练。
本次演练是以新形势下人防军事斗争战略方针为统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防空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紧密围绕市民防办“训练演练年”目标任务,扎实做好新时代上海人防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通过模拟在敌情背景诱导下,按照战场防护救援“一个过程”,集中展示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救援多种手段措施,探索符合上海超大型城市人民防空功能定位、与现代战争形态相适应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模式。演练全程通过实兵演示、视频展示、文字介绍等方式,围绕战前防护、临战防护和战后空袭后果消除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包括:人工遮障、无人机迫降击毁、烟幕伪装、空飘雷设障、核化侦检、医疗救护等17个项目,共90余人参加。
演练结束后,汪耀明副主任对演练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各参演单位和现场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并就本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和队伍建设提出要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防护理念。要坚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手段,紧紧围绕信息化战争形势下的新要求,扎实做好人防军事斗争准备。
二是丰富防护手段,提高防护质量。要围绕重要经济目标的特点及面临的威胁,从分级防护要点、伪装技术措施、光电对抗要素、防护装备器材等多方面着手,探索本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新装备、新手段、新战法。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防护力量。人防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要以此次演练为契机,优化训练形式,发挥自身特点,逐渐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民防防护救援队伍体系,实现防护救援效能最大化。
下一步,各参演单位将认真总结分析,优化固化演练中运用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新手段,建立健全人防专业队伍与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队伍协同作战机制。推进本市民防防护救援专业力量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战时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能力。
(防救中心 勤务科)
防救中心参加反恐紧急拉动演练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第四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检验全市各反恐应急力量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处置能力,近期,市反恐办组织开展了一次上海反恐应急力量紧急拉动演练,防救中心作为市民防办的应急处置队伍,参与了此次演练。
演练以青浦区某处发生车辆撞人和砍杀无辜群众,现场发现有爆炸装置,造成多名人员伤亡为背景,指令我单位1个最小作战单元,携带相关装备赶赴指定地点集结,并协助处置。
防救中心2车6人第一时间携带个人防护装备、辐射监测、化学侦检及通讯照明等设备迅速赶到集结点,并接受检阅,展示了市民防救援队伍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
(防救中心 核化救援科)
市民防防救中心召开三季度职工大会
10月28日上午,市民防防救中心在13楼会议室召开三季度职工大会,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严慧栋出席并主持会议,除值班人员外,中心全体职工参加会议。
本次职工大会共四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朱文彬同志通报三季度处置警情、训演练情况,并对四季度工作提要求。他肯定了值班备勤人员出警快、处置高效,表扬了参训人员在训演练中认真投入、展现良好精神面貌。此外,他提出训演练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台账记录、形成宝贵工作经验。
第二项议程,解忠祥同志通报三季度值班备勤、人防特种救援管理系统运行、《防救时讯》改版运行情况、人防防护救援物资储备进展。他提出,各科在值班备勤中总结工作经验,对《值班备勤规定》提出意见或建议。第一批储备物资采购计划正按期进行,待《物资储备实施细则》落地后严格参照执行。四季度勤务科将组织值班队员开展4G单兵系统的培训。
第三项议程,于开洋同志通报半年纪委、工会、团支部工作情况。他表示,三季度各条线工作积极主动,能配合上级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四季度要继续按工作计划推进,纪委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会配合办工会改选,团支部也落实好换届。
第四项议程,严慧栋同志通报三季度工作总结及四季度工作安排。他从基层党建、规范管理、学习交流和按纲施训四个方面总结三季度工作情况,要求四季度进一步加强值班备勤,按照第四届进博会安保方案落实场馆巡检和驻勤工作;组织学习《党课开讲啦》和《习近平在上海》,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落深落实;做好“上海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行动示范演练暨‘一区一品牌’民防防护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汇报展示活动”的复盘和总结;完成《人防应急避难场所水处理技术》课题研究等。
会上,组织人事部门还传达了中心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及机构编制核查工作的相关内容。
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冲刺和收官期,中心要求全体职工按照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抓落实、抓成效,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工作。
(防救中心 综合科)
黄浦民防开展AED除颤设备培训
10月上旬,区民防办救援站特邀厚天救援队老师对民防专业队伍进行了一场AED除颤仪试操及心肺复苏培训课。本次培训是应市、区民防办增强与社会公益救援力量的优势互补和联动协调计划安排。培训首先由专业老师通过口头讲解和实操的方式为参与培训的队员们讲解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群众健康意外,以及针对不同情况需要采取的紧急救援措施。授课中,队员们认真听课,对不懂的问题主动进行提问,老师耐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课后又为队员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和AED除颤仪使用流程,通过模型假人来模拟完整的“从发现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和实施AED除颤到救援成功”。老师还特意强调:“心肺复苏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不是倒地的人都是心跳骤停,前期的判断十分重要,我们提倡心肺复苏应按标准化去做,这样能减少很多可能引起的并发问题,不提倡盲目施救。”通过本次心肺复苏和AED应急培训,救援站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了一定的专业医疗知识,也提高了对健康突发事件的反应意识,进一步体现了对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
(黄浦区民防办)
抓培训、强意识、提能力——
静安区举办基层民防骨干专题培训
为扎实做好“训练演练年”各项演训工作,10月28日至29日,静安区民防办组织全区14个街镇武装部干部、居委会新任书记或主任和区建管委、区卫健委、区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房管局、区绿化市容局等人防专业队组建单位相关负责同志近100人进行基层人防工作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紧扣《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通过“看、听、练、研”相结合的形式,让参训学员参观国防园,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邀请“军事大咖”和行业专家辅导授课,让参训学员深入了解国际形势,学习和掌握社区民防工作“应知应会”内容与思路、方法。展开防毒面具穿戴、逃生绳结操作、救援绳索系统构建等防护技能训练,强化了人防骨干的实操能力。
下一步,静安区民防办将深化与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各街镇的合作,进一步夯实人防工作社会基础,不断拓宽人民防空宣教与培训的覆盖面,积极推进民防工作在基层、在社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着力提升民众安全感、获得感。
(静安区民防办)
民防系统参与处置事故信息(10月)
◎10月1日,浦东新区川沙路326弄一居民小区异味事故。
◎10月2日,浦东新区置业路利航路路口一车辆化学品泄漏。
◎10月3日,嘉定区窑闸路2号一工厂火灾事故。
◎10月3日,浦东新区外环内圈航津路口一车辆化学品泄漏事故。
◎10月4日,松江区茸江路999号一工厂储存树脂起火事故。
◎10月4日,嘉定区宝安公路5300号有气体泄漏。
◎10月5日,闵行区氯碱小区2号异味事故。
◎10月6日,静安区延长路上海大学校区内化学品泄漏造成异味事故。
◎10月8日,金山区G1503内圈一车辆标有危险品货物掉落。
◎10月10日,闵行区瓶北路瓶安路口一工地异味事故。
◎10月10日,宝山区一号线宝安公路站外人行天桥异味事故。
◎10月10日,虹口区大名路黄浦路北苏州路交界处燃气泄漏。
◎10月13日,宝山区练祁路18号厂房内化学品泄漏。
◎10月14日,松江区G1503过泖港出口内圈一车辆装载化学品泄漏。
◎10月14日,普陀区真南路882弄三千里花苑异味事故。
◎10月14日,嘉定区外环内圈丰翔公路口一车辆装有化学品着火。
◎10月15日,宝山区盛桥老街17弄一居民区异味事故。
◎10月19日,青浦区崧泽大道国家会展中心火灾爆炸(反恐演练)。
◎10月22日,虹口区舟山路455号舟山路幼儿园异味事故。
◎10月22日,虹口区舟山路455号舟山路幼儿园异味事故。(宝山区民防支援)。
◎10月22日,宝山区一号线宝安路站外人行天桥异味事故。
◎10月22日,宝山区真陈路778号液化气罐存在安全隐患。
◎10月23日,长宁区安龙路785弄9号302室一居民家中异味事故。
◎10月24日,浦东新区张江路高科中路一河道内化学泄漏。
◎10月24日,松江区涞寅路658弄52号1404室有不明化学品。
◎10月26日,嘉定区金昌西路翔黄公路口疑似化学品泄漏。
◎10月26日,宝山区淞南二村30号一居民小区异味事故。
◎10月27日,虹口区大名路长治路口异味事故。
◎10月28日,宝山区牡丹江路双城路口有化学品泄漏。
◎10月30日,青浦区朱家角镇酒龙路334号有载危化品车着火。
(防救中心 勤务科)
市、区民防办处置案例
★ 松江区茸江路一工厂火灾事故
2021年10月4日上午6时,市化救队伍接总值班室电:松江区茸江路999号某日资设备公司发生火灾事故,接警后市化救立即携带检测仪器和防护装备前往处置。现场火势较大,黑烟浓重,着火厂房面积约2000平方米,用于日资公司外包商储存合成橡胶和石油树脂,未失火货物已被转移,消防部门正全力灭火抢险。上午9时许,火势得到控制,市化救队开始沿事发地旁北泖泾河自南向北巡检,发现事故下风向500米处的民强路和民益路上仍可嗅到异味,化救队员继续监测至10时许火情被扑灭,待异味慢慢消散,向指挥部报告后撤回。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防救中心 核化救援科提供)
★ 静安区上海大学内老化油桶产生异味事故
2021年10月6日14时38分接市防办电:居民求助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周边居民楼外闻到异味,怀疑校内大型油罐桶存有危险化学品。接警后静安区民防特救中心立即组织1车3人携带特救装备赶往事发地。对事发区域及附近进行检测后,发现部分油罐桶存在老化腐烂现象,罐内存有挥发性溶液,仪器检测出有挥发性溶液,但无法确定具体物质。学校相关负责人称,桶内存放的是20年前的有机皂液,经过长期变化反应,现已无法推断其中具体物质,将尽快安排人员处理。后经协调,交由区环保局后续处理。 (静安区民防办提供)
★ 静安区一废旧厂房拆除前易燃易爆和异味检测
2021年9月29日接区绿化市容局求助电话:普善路650号垃圾处理站废旧厂房计划拆除,施工过程中厂房存在异味,疑似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并约定第二天上午开展检测。9月30日8时30分静安区民防特救中心1车3人携带特救装备赶往事发地并开展检测。对事发区域及附近进行检测后,排除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可能。检测结束后,救援队员向施工方建议:打开地下井,敞开封闭区域,进行充分通风后,再进行相关拆除工作。 (静安区民防办提供)
防雷达侦察技术与手段(三)
相比我们之前介绍的两种技术,雷达对抗是一种主动的防雷达侦察技术手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8年,英国对雷达进行了成功的干扰试验,随后在“本土链”雷达上采用了变换雷达工作频率和调整接收机带宽两项反干扰措施。1939年8月,德国侦察飞艇对英国雷达实施了成功的侦察。1940年10月,德国在作战中首次用地面干扰机对英国“本土链”雷达实施干扰获得了成功。1943年7月,英国在轰炸德国汉堡时,首次投放雷达无源干扰器材金属箔条取得了巨大成功。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机载、舰载、地面等多种雷达对抗装备和无源干扰器材,采用干扰、伪装和假目标等多种对抗措施,造成德国错误地判断登陆地点,对联军成功登陆起到了重要作用。大战后期,雷达对抗在各种战斗中频繁运用,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战役战斗保障手段。战后,各种地面侦察站、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和电子侦察卫星等雷达侦察手段迅速发展,各种欺骗干扰手段及专门摧毁雷达的反辐射导弹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频率捷变雷达、脉冲压缩雷达、频率分集雷达、单脉冲雷达、多基地雷达、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反侦察和抗干扰技术与装备也相继出现并投入使用,使雷达对抗装备与技术,特别是各种反辐射武器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战后局部战争中,雷达对抗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出动大批电子干扰飞机,实行远距离支援干扰、近距离支援干扰、随队干扰和自卫干扰相结合的多层次并行掩护的战术,对伊拉克地面防空系统进行全面压制,并且出动反雷达飞机,以反辐射导弹攻击地面防空雷达,使伊拉克的地面防空系统全面瘫痪,为攻击机群提供了严密有效的干扰防护。在其后的局部战争中,雷达对抗应用更加广泛。
雷达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和雷达电子防御。①雷达对抗侦察。即利用雷达对抗侦察设备,通过对敌雷达辐射信号的截获、测量、分析、识别及定位,获取雷达信号技术参数及雷达位置、类型、部署等情报。按用途,分为雷达告警、雷达对抗情报侦察和雷达对抗支援侦察。②雷达干扰。即利用有源雷达干扰设备和无源干扰器材,通过辐射、反射、散射和吸收电磁能量的方法,破坏敌雷达的正常工作或降低敌雷达的使用效能。按战术使用,分为支援干扰和自卫干扰;按干扰产生机理,分为有源雷达干扰和无源雷达干扰;按干扰作用性质,分为压制性雷达干扰和欺骗性雷达干扰。③雷达电子防御。包括雷达反侦察、反干扰和防反辐射摧毁等,是防止己方雷达信号被敌方侦察,并在受到敌干扰时,保障雷达效能正常发挥,以及防止反辐射武器攻击所采取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和行动。
随着军事技术和作战理论的发展,雷达对抗将向装备系统化、手段综合化、距离远程化、区域立体化、方式软硬化方向发展;雷达对抗侦察技术将向超宽带天线、数字微波接收机、信号指纹特征分析、雷达个体识别和非合作辐射源定位与时差定位方向发展;雷达干扰技术将向多波束天线、相控阵天线、超大功率、灵巧干扰和功率自适应管理方向发展;雷达电子防御将向反侦察、反干扰和抗反辐射攻击综合一体化方向发展。
(防救中心 防护救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