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暖心“大白” 守护上海 ( 2020年03月18日 )
“请问您登记过个人信息了吗?”
“上报地点请选择火车站上海站。”
“麻烦写一下上海的居住地址和联系电话。”
在上海火车站东南出口,有一群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大白”们,他们每天无数次重复着这样的提示语,这就是市民防办派出的顶岗工作人员,正用心守卫着上海的大门。
严防严控把好门
“你体温多少?身体状况都正常吧?”
“37度3。”
听到这一回答,顶岗队员谈思悦心中不免一惊。为了上海人民的安全,必须确保来沪人员无任何异常症状,才能给予放行。面对眼前的可疑人员,考虑到该旅客体温略高,且具体情况不明,她一边将相关情况报告指挥长,一边随时关注着与其同行的另外3名人员,以便于后续应对处置。
经医务人员现场反复对该旅客测量体温,最终确认其体温为36.9度。为谨慎起见,她又通过手机核查了对方近14天的行踪,确认没有到过重点地区,才明确只是虚惊一场,将旅客放行。
另有一名乘客自称要来上海打工,可是当顶岗队员周静雯要求他与企业老板联系提供居住地址时,才发现对方出发之前未与企业沟通过,该企业目前还未复工,也无法为他提供居住地。面对疑似“双无人员”,周静雯耐心劝导,建议他先行回家,等待开工信息。思忖良久,这位乘客终于购买了返程的车票。
“每发生一次事故,背后都有29次小事故,300次未遂和1000次隐患”。这条铁律放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同样适用,为了守好上海大门,确保城市安全,大家认真核对信息,排查每一位来沪人员,扼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集智聚力解难题
“搞什么啊?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要赶不上车了。”
最近正值企业复工复产高峰,返沪人员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近百趟列车进站。面对汹涌的人潮,虽然“大白”们几乎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但仍免不了会有旅客在出站口积压。面对这样的情景,难免有些乘客表示不理解,并诸多抱怨。特别是一些需要中转的旅客,担心影响后续的行程,往往情绪比较焦躁。
面对这样的情况,顶岗队员郭福兴同志感到担忧。为了加快登记速度,避免人流拥挤,他积极与指挥长沟通情况,并明确了工作口径:
一是重点关注乘客的身份证号、手机号、上海居住地址三项信息,确保有需要时能找到人;
二是部分乘客手机确实收不到二维码短信或者有延迟,只要系统提示信息登记成功就可以放行;
三是随行有带小孩的,可以登记在大人信息表中,在详细地址栏填写小孩名字及身份证号。
同时,他通过组织成员交流分享工作经验、讲述典型案例、调整顶岗人员工作次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缩短了乘客的等候时间,也改善了人流的积压情况,避免了人群拥挤的安全风险。
热情服务暖人心
“不好意思,我手机没电了。地址在我手机里”。一位女孩满脸愁容地在座位上坐下。听闻此言,顶岗队员王秋迟主动拿出了自己的充电宝给女孩手机充电。填完信息后,女孩又窘迫地说,“我怕一会儿和朋友联系不上,看能不能……”“没事,你继续拿去多充会儿吧,等充够了再还回来。”女孩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又一位聋哑人走了过来,顶岗队员郭凯烨指着桌上的提示告诉他需要提供上海居住地址,可是对方在纸上写了“静安区”几个字便写不下去了。他只好通过纸笔及手势耐心地与对方交流,询问联系人信息。几经折腾,终于联系到了对方的一位同事,获得了工作地址,并填写了登记信息。临走时,这位聋哑人不断点头表示感谢。
顶岗工作平凡且琐碎,但从乘客的每一声谢谢,每一句辛苦,每一次微笑中大家都能感受到所有的辛苦与付出是值得的。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一位乘客,让每一位乘客满意微笑离去,是每一位顶岗人员的工作宗旨。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面对疫情,只要穿上这身衣服,就要担起一份责任。民防的暖心“大白”们冲在防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上海人民撑起了一把隔离危险的防疫保护伞,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民防人的奉献与担当。